专久智能提供专业的智慧图书馆解决方案服务,智能图书馆管理系统及配套设备供应商
文化馆智慧图书馆解决方案是一种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信息科学为基本手段的,有着更加高效和便利特点的一种图书馆运行模式。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是未来新型图书馆的发展模式,能实现广阔的互联以及共享,他以人为本,进行智慧化的管理和服务。
深入推进县级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推动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延伸。结合老旧小区和厂房改造等,创新打造一批“小而美”的城市书房、文化驿站、文化礼堂、文化广场等城乡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文化馆智慧图书馆建设,文化馆阅览室建设,有利于发展城乡流动文化服务,推进流动服务常态化。
文化馆智慧图书馆建设方案核心要素:
资源:注重各类资源有机融合,鼓励多元并存和互联互通;
服务:强调泛在提供,注重专业和智慧;
技术:应用各类智能技术,促进技术的精准和集成;
馆员:要求馆员敬业、得力,具有更强的协作和适应能力;
读者:鼓励读者乐用图书馆资源,促进相互协同和互帮互助;
文化:通过建设智慧图书馆培育博学、进取和创新的公共文化。
文化馆图书馆解决方案目录:
前言
第1章 方案概述
1.1 政策法规
1.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
1.1.2 “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
1.1.3 “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1.1.4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
1.1.5 习近平总书记---全民阅读
1.1.6 李克强总理---全民阅读
1.1.7 政府工作报告
1.1.8 地方政府文件
1.2 项目背景
1.2.1 ***图书馆的现状
1.2.2 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1.2.3 需求分析
第2章 方案总体设计
2.1 文化馆智慧图书馆建设目标
2.1.1 智慧服务平台
2.1.2 智能感知系统
2.1.3 智慧资源系统
2.1.4 智慧管理系统
2.1.5 智慧技术系统
2.1.6 智慧学习系统
2.1.7 智慧馆员系统
2.1.8 智慧社群系统
2.2 智慧图书馆建设效益分析
2.2.1 全面智能提升,可持续发展
2.2.2 减少资源浪费,提升资源利用
2.2.3 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2.2.4 读者服务水平提高
2.2.5 图书馆员工作效率提高
2.2.6 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满意度
第3章 文化馆智慧图书馆解决方案
3.1 TDLSP
3.1.1 TDLSP概述文化馆智慧图书馆
3.1.4 空间预约管理系统
3.1.5 读者场景化服务
3.1.6 图书馆运营管理
3.1.7 智能终端管理
3.2 智能终端
3.2.1 RFID图书标签
3.2.2 RFID层架标签
3.2.3 RFID读者证
3.2.4 自助办证机
3.2.5 自助借还机
3.2.6 自助借还办证一体机
3.2.7 自助借还机少儿款
3.2.8 馆员工作站
3.2.9 移动盘点系统
3.2.10 安全门
3.2.11 24小时还书分拣系统
3.2.12 无感借阅通道
3.2.13 微型图书馆
3.2.14 综合导航检索平台
3.2.15 智能书架
3.2.16 服务机器人
3.2.17 盘点机器人
3.2.18 图书杀菌机
3.2.19 电子书借阅机
3.2.20 LED显示屏
3.2.21 自助文印系统
3.2.22 视频客流统计系统
3.2.23 AR党建数字沙盘
3.2.24 VR观光互动
3.3 图书馆运营服务
3.3.1 需求描述及分析
3.3.2 《服务外包服务方案》
3.3.3 《馆员培训服务方案》
3.3.4 《书香活动运营服务方案》
第4章 文化馆智慧图书馆建设清单
第5章 公司介绍
5.1 公司简介
5.2 技术实力
5.3 客户分布
第6章 客户案例
6.1 河南省图书馆
6.1.1 客户介绍
6.1.2 建设效果
6.2 广州市黄埔区图书馆
6.2.1 客户介绍
6.2.2 建设效果
6.3 许昌市智慧阅读空间
6.3.1 客户介绍
6.3.2 建设效果
6.4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
6.4.1 客户介绍
6.4.2 建设效果
6.5 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
6.5.1 客户介绍
6.5.2 建设效果
6.6 茅台学院
6.6.1 客户介绍
6.6.2 建设效果
推进公共图书馆功能转型升级。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公共图书馆向“以人为中心”转型,建设开放、智慧、包容、共享的现代图书馆,将公共图书馆建设成为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
将推动、引导、服务全民阅读作为文化馆智慧图书馆建设的重要任务,不断丰富以阅读为核心的综合性文化服务,建设书香社会。
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以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为核心,搭建一套支撑智慧图书馆运行的云基础设施,形成国家层面知识内容集成仓储,建设和运行智慧图书馆管理系统,在全国各级图书馆及其基层服务网点普遍建立实体智慧服务空间。
健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坚持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尚未达标的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站)达到国家建设标准。在有条件的乡镇建设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图书馆分馆。
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按照国家颁布的《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和《文化馆建设标准》,推动对全国未达标的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进行新建或改扩建。在有条件的乡镇建设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图书馆分馆。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建设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文化馆智慧图书馆用房项目设置表:
藏书区:
基本书库、文化馆阅览室藏书区:包括工作人员工作、休息使用面积。开架书库还包括出纳台和读者活动区。使用面积:闭架书库280~350册/㎡;开架书库250~280册/㎡;阅览室藏书区250册/㎡
特藏书库:克籍善本库、地方文献库、视听资料库、微缩文献库、外文书库,以及保存书画、唱片、木版、地图等文献库
借阅区:
一般阅览室:报刊阅览室、图书借阅室等
老龄阅览室:
少年儿童阅览室:少年儿童的期刊阅览室、图书借阅室、玩具阅览室等
特藏阅览室:古籍阅览室、外文阅览室、工具书阅览室、舆图阅览室、地方文献阅览室、微缩文献阅览室、参考书阅览室、研究阅览室等
视障阅览室:阅览座位使用面积:4m/座
多媒体阅览室:电子阅览室、视听文献阅览室等
咨询服务区咨询服务区:小型馆不少于18㎡
公共活动与辅助服务区公共活动与辅助服务区:
业务区:
行政办公区行政办公区:
技术设备区技术设备区:包括“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设备使用面积,以及工作人员工作、休息使用面积
智慧技术系统是智慧图书馆建设和运营的重要保障,重点是将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图书馆业务需求深度融合,实现书与书、书与人、人与人的互联,形成可靠的技术支撑体系。
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对图书馆的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让他们成为各类智慧应用系统的行家里手,又要成为解决读者问题的专家。智慧馆员系统是智慧图书馆的核心支撑系统,对提升图书馆的整体管理和服务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馆员工作站业务系统是馆员开展图书管理业务的基础系统,用于图书信息核查、图书盘点、图书出借情况登记等,需要根据宁波图书馆实际业务需要进行针对性开发。
应用以RFID为主的物联网技术,将各类馆藏资源、读者与馆员的身份识别以及智能书架等有机集成,对各类物联网应用所获得的各类参数以及视频、图像等要素进行统一管理,确保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除此之外,各类环境感知参数应用各类传感器进行感知,为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提供基本依据。
对来源于不同采集渠道的各类数据进行综合汇总分析,形成读者大数据、馆藏大数据、新书大数据、馆员大数据等各类大数据集合,为图书采购、馆藏分布、读者服务、馆员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利用文化馆智慧图书馆建设所积累的技术和人才资源,面向分馆、企事业单位以及读者个人提供各类技术支持和服务,包括文献电子化处理、云存储以及其他相关技术服务。
利用移动互联网为用户提供APP应用、微信端以及互联网登录等通道,开通“移动图书馆”的各项功能,满足用户利用移动终端使用图书馆各类资源的需要。
具备强大的智慧社群功能既是智慧图书馆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迎合新一代读者发展需要的必然选择。智慧社群系统的建设要以“为读者提供融学习、社交和娱乐于一体的城市空间”为基本理念,结合O2O(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思路,为读者提供全方位支持。
建设读者评价系统,为读者提供评价和相互分享读书心得的渠道,并通过评价得积分的方法鼓励读者多做评价、认真做评价、负责任地做评价。
第三代智慧图书馆根植于5G技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下的会思考的“物联网”,即真正意义上的“智联网”。物联网解决数据的生产和采集,5G通信技术解决数据的传输和无缝衔接,区块链解决数据的存储和保护,人工智能解决数据的分析和应用。在万物互联这个大舞台上,5G、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将同台献艺,为第三代图书馆服务平台提供了充分的网络基础
(以下文化馆图书馆解决方案内容略)
以上就是智慧图书馆厂家专久智能关于文化馆阅览室方案及文化馆智慧图书馆建设方案的简要概述,如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的相关内容,请联系客服详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