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FID的应用及最新rfid电子标签解决方案介绍
档案扫描是档案数字化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应依据纸质档案原件的实际情况、存储条件、数字化规模、数字化目的和计算机网络条件等,选择相匹配的扫描设备,并进行相关参数的设置及调整,以扫描后数字图像效果最接近档案原貌、完整、清晰、不失真为前提。
1、扫描设备选择
档案数字化应特别注意对档案实体的保护,优先采用对档案实体破坏性小的扫描设备。对于尺寸不规则且极其珍贵的档案,可采用标板、标尺等方式标识原件大小,以便更直观的显示原件大小。
纸质档案超出扫描仪扫描尺寸,应优先采用更大幅面扫描仪进行扫描,也可以采用小幅面扫描仪分幅扫描后进行图像拼接的方式处理。分幅扫描时,采用标板等方式明确说明分幅方法,并在相邻图像之间应留有足够的重叠。如后期采用软件自动拼接的方式,重叠尺寸建议不小于单幅图像对应原件尺寸的1/3。
2、扫描色彩模式
为最大限度保留档案原件信息,扫描色彩建议采用彩色模式进行扫描。当然,扫描色彩模式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档案原件情况、存储条件、档案数字化规模、利用目的、计算机网络条件等多种因素选择扫描色彩模式。
3、扫描分辨率
扫描分辨率应不小于200dpi。扫描分辨率的选择,应保证扫描后图像完整、清晰,并综合考虑数字图像后期利用方式等因素。如文字密集、偏小、清晰度较差时,建议扫描分辨率不小于300dpi。需要进行高精度仿真复制的档案,扫描分辨率建议不小于600 dpi;需要进行COM输出的档案,扫描分辨率建议不小于300 dpi;需要进行印刷出版的档案,可结合档案幅面、印刷精度要求、印刷出版幅面等选择合适的分辨率。
4、存储格式
纸质档案数字图像压缩率的选择可根据实际应用的需求而定,长期保存格式为JPEG、TIFF或JPEG2000等通用格式,同一批档案应采用相同的存储格式。从易操作性、存储空间占用、网络浏览速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纸质档案数字图像利用时,也可将图像转换为OFD、PDF等其他格式。
5、图像文件命名
扫描后的图像应依据档号为图像文件命名,确保图像文件名的唯一性。应科学建立纸质档案数字副本的存储路径,确保数据挂接的准确性。扫描后的图像存储为单页文件时,可按档号与图像流水号的组合对图像文件命名。扫描后的图像存储为多页文件时,可采用该档案的档号对图像文件命名。
以上就是专久智能分享给大家的档案扫描要求标准,如需要了解更多的档案数字化加工的内容,或者索取数字档案室建设方案等,可联系客服详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