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防、技防、物防三位一体防范体系智能档案室建设,数字档案管理系统,智慧档案一体化库房管理系统
公安局数字档案馆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公安局档案数字化建设项目要坚持应用引领建设,统筹规划,凝心聚力,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地推进公安局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
公安局数字档案馆软件平台建设方案目录:
1. 建设背景
1.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1.1. 积极落实国家及省市相关政策要求
1.1.2. 顺应档案数字化建设趋势的要求
1.1.3.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
1.1.4. 实现档案信息资源互联互通的需要
1.1.5. 满足档案资源对公众服务的需要
1.1.6. 充分利用信息优势实现高质量管理
1.2. 档案馆建设现状
1.2.1. 基本情况
1.2.2. 档案信息化现状
1.3. 项目建设可行性
1.3.1. 政策可行性
1.3.2. 技术可行性
2. 项目总体规划
2.1. 项目建设目标
2.2. 整体建设计划
3. 项目建设方案
3.1. 数字档案馆软件平台建设方案
3.1.1. 数字档案馆藏管理系统
3.1.2. 多媒体档案管理系统
3.1.3. 借阅大厅利用服务系统
3.1.4. 智能库房管理系统
3.1.5. 数字档案馆分析决策系统
3.2. 声像档案数字化及声像画面修复技术方案
3.2.1. 规范标准
3.2.2. 项目要求
3.2.3. 技术要求
3.2.4. 加工流程
3.3. 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方案
3.3.1. 交接出库
3.3.2. 档案整理
3.3.3. 档案扫描
3.3.4. 图像处理
3.3.5. 录入挂接
3.3.6. 数据质检
3.3.7. 存储备份
3.3.8. 装订装盒
3.3.9. 成果移交
3.3.10. 档案归还
4. 项目总体建设预算
4.1.1. 总投资估算总表
4.1.2. 分项明细表
5. 预期效果
5.1. 社会效益
5.2. 经济效益
5.3. 节能环保情况
5.3.1. 节能情况
5.3.2. 环保情况
1.1. 公安局数字档案馆建设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1.2. 顺应档案数字化建设趋势的要求
在传统纸质档案中,以纸质为载体,随着档案规模的不断增加,档案实物规模不断增加,再加上纸质档案只能够为需求者在特定场所查阅使用,受时空限制性较大,难以发挥档案利用价值。实现公安档案数字化,则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档案处理,打破纸质档案的时空限制,为档案存储、分类提供技术支撑,从而提高档案利用效率,为查阅者提供便利。数字化档案的低成本、高工作效率等优势。因此,加强公安局档案数字化建设,开发适用于公安机关的数字化档案管理技术,是公安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1.1.3.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
公安机关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之一,警务工作现代化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核心,同时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保障。公安档案管理工作是服务于警务工作的重要基础,加强档案数字化建设,是实现警务工作现代化的必要环节。通过公安档案数字化建设,进一步保障了公安档案的历史性、保全性和服务性功能,从而为法治社会建设推进,以及公安部门公共安全综合服务能力的提升发挥重要推动作用,进而完善法治社会建设。同时,公安档案数字化建设为档案信息使用者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更好地为公安领导决策、公安机关日常工作、甄别复议历史问题、公安宣传教育等各项工作服务,大幅提升警务工作效率。因此,公安局档案数字化建设,是服务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要求
1.1.4. 实现档案信息资源互联互通的需要
公安档案馆与辖区档案室有之间、档案部门与非档案部门、档案馆与公众间的互联互通。使公安档案馆从自发、独立、分散的发展模式朝着协同、集群、整合的发展模式转型。通过跨系统的信息整合、跨媒介的深度连接、馆室资源共享,互联互通。
1.1.5. 满足档案资源对公众服务的需要
档案信息服务作为公共服务的一部分,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可推进纵向和横向各级档案部门档案接收工作,扩大档案资源建设,丰富档案内容。方便基层人民群众查阅档案,并可借助信息化手段改进传统查阅方式,简化利用手续,最大限度满足利用者需求。
公安档案管理工作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为公众享有知情权提供保障,便于公众查阅相关档案资料;二是更好地满足内部办公的实际需要。由此可见,公安档案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发展,必须要将“为民服务”的行政理念落到实处,将“方便群众”作为工作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例如:在进行户籍档案管理时,过去群众要想对自己的户籍档案局进行调阅,必须要前往相关派出所申请开具有关证明,并交由相关档案人员到档案室对户籍资料进行查找,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花费很多时间。而现如今仅需要进入公安内部网络,调取群众需要的户籍资料,通过电脑即可完成资料的打印,并第一时间提供给群众,使群众因此获得极大的便利。
1.1.6. 充分利用信息优势实现高质量管理
公安档案管理并非是单纯的储存档案,还会对档案内容进行合理的分析。在计算机技术的辅助下,数字化的公安档案管理以现有档案数据为基础,对其展开全面、合理的分析,根据得出的分析结果,对事情发展的趋势进行科学的预测,同时能够为公安各项重大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对信息化带来的优势进行充分利用,通过对数据的加工与分析,为新时代警务工作效率的提升助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群众生活,为维护社会治安的稳定提供保障。
1.2. 档案馆建设现状
1.2.1. 基本情况
XX 公安档案馆新馆于 2017 年底项目竣工完成,地址位于XX,占地面积 3300 平方米,建筑面积 19544 平方米。目前XX 公安档案馆已完成基础库房建设、档案归库管理等工作。
1.2.2. 档案信息化现状
目前 XX 公安档案馆库房面积 1200 平,历史纸质档案已基本收集完毕,包含文书档案、基建档案、公安业务档案、户籍档案、实物档案、会计档案等多种类型,其中包括大量民国等时期具备保管价值的珍贵档案。目前大量馆藏档案未进行数字化加工,档案管理工作仍然应用传统的管理模式,档案保管还停留在纸质保管阶段,档案信息化水平相对滞后,也不利于档案利用,档案信息化建设迫在眉睫。
1.3. 公安局数字档案馆项目建设可行性
2. 项目总体规划
2.1. 项目建设目标
数字档案馆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公安局档案信息化建设项目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应用引领建设,统筹规划,凝心聚力,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地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工作。
2.1 建设统一共享的档案信息平台
公安局数字档案馆建设要把“大集中、大整合、高共享”作为建设的基本原则。公安局数字档案馆软件平台建设方案采用“一级架构、三级应用”的模式,建设全市一体化档案信息管理平台,涵盖市局-分局-派出所的完整体系。逐步实现数字档案馆平台与 OA 系统、办案系统、户政系统、出入境系统、监管系统等主要公安业务系统无缝对接,将分散、独立的各个系统整合成互联互通、业务协同、信息共享的大系统,消除数据分割,实现资源优化共享,打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档案工作体系。
2.2 构建内容丰富结构合理的档案资源体系
数字档案馆建设要坚持资源为先,按照“存量档案数字化”的工作思路,大力开展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工作,完成 1949 年以来库藏档案的数字化,推动各地有序开展文书及行政、刑事案件档案原文扫描挂接工作。按照“增量档案电子化”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进电子文件归档接收工作,档案信息管理平台支持业务部门电子文件在线归档,归档工作由被动接收向主动干预转变,实现了公安业务档案和电子文件应归尽归、应收尽收。尽快建成规范化、可共享的目录数据库,构建起内容丰富、结构合理的档案资源体系。
2.3 打造独具特色模式的数字档案馆
公安局数字档案馆建设要将档案工作的特点与亮点融入进来,打造独具特色的数字档案馆,提高数字档案馆含金量。如:针对公安机关档案机构多、位置分散的特点,建立档案绩效网上考评平台,解决了档案工作监管难和人、财、物消耗大的难题;针对基层单位人员配备不足、专业知识缺乏的状况,建立公安机关档案智能值守平台,解决了基层单位档案日常管理难的问题;试行低价值电子档案单轨管理,解决了无纸化办公背景下大量原生类、低价值电子文件归档难的问题。
2.4 建立健全整体完善的档案管理机制
推动各要素合理配置,调动各方力量保障公安局数字档案馆软件平台建设。市局要成立数字档案馆建设领导小组,档案、业务、信息化等部门分工协作,协调解决数字档案馆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将档案信息化工作纳入市公安局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将档案工作嵌入各业务系统,将归档作为业务工作的最后一步“规定动作”;落实民警业务经办和归档工作双责任制,改变单位专(兼)职档案管理员承担全部归档工作的传统模式;推行行政、刑事案件材料和文书“随办结、随归档”机制,实现文发档成、案结档成、事毕档成,确保各类档案归档率稳步上升;修订出台各类档案管理文件规范,完善机房管理、设备管理、安全管理、人员管理、数字资源管理等机制,强化数字档案馆制度保障。
2.2. 整体建设计划
根据 XX 公安局档案信息化建设情况,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对市公安局档案信息化建设提出以下 4 年规划建设,通过 4 年规划建设,在“十四五”期间,完成 XX 公安局档案馆信息化建设,建立成全国示范性数字档案馆,同时实现公安档案馆“服务本局、服务社会”的职能目标。
(以下公安局数字档案馆软件平台建设方案内容略)
以上就是档案软件公司专久智能关于公安局档案数字化建设及公安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简要概述,如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公安局数字档案馆建设方案的全部内容,请联系客服详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