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FID的应用及最新rfid电子标签解决方案介绍
档案数字化是个技术含量较低的行业,但是处理的数据量较为庞大,而且大多是手工操作,错误率一致居高不下,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将管理与技术相结合,无论是软件的开发方还是数字化的参与方,都应该想方设法提高数据的准确性,一方面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实施,另一方面将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融入其中,用软件来检测成果,提高准确性。
1. 数字化扫描的规范性
按照《纸质档案数字化规范》(DA/T31—2017)选择合适的存储格式,以档号为基础对数字图像命名,科学建立纸质档案数字图像的存储路径。
至于选择什么样的存储格式,如何命名,路径如何建立,档案管理部门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标准,而不能任由数字化加工企业来定,否则参与项目的若干家企业都有一套自身的标准,就会造成档案信息化长远发展的被动。
2. 元数据著录的规范性
需要按照《档案著录规则》(DA/T18-1999)、《文书档案文件级目录数据库结构与著录细则》(DB34/T450-2004)等标准规范,确定档案数据库的结构标准、元数据字段、著录的规则等。项目开展前进行技能培训,合格才能上岗,著录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规范进行,遇到特殊情况及时反馈,确保著录的准确性、规范性。
①档号组成项需要著录规范,如全宗号、归档年度、保管期限、档案门类代码、实体分类号、项目号、卷/件号等。一般在档案管理软件中“全宗号、归档年度、保管期限、档案门类代码、实体分类号、项目号”可以设置为自动继承,“卷/件号”要能够自动加一。在具体的著录过程中,“保管期限、归档年度”的更迭要注意“卷/件号”是否对应调整。
②“页数、页码”需要填写准确
优秀的档案管理软件不仅仅要有批量挂接原文的能力,同时需要具有检测原文的能力。现在的档案整理规范,无论是以件为单位的档案,还是以卷为单位的档案,都要求编写页码,一方面便于查找利用,另一方面是对档案规范管理的要求。元数据著录的过程,需要将“页数、页码”手工著录进入系统中,由于手工著录,此两码常常会有错误,而且不容易发现错误,如何解决解决就是个难题。原文挂接的过程中,增加统计、匹配能,将原文的数量与著录的数量进行对比,很容易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有的数字化加工企业,还使用了先扫描,后统计页数,再将页数反向导入目录元数据的“页数”中。
3. 批量挂接不会错
经常听到很多同志反应,原文和目录不对应,所见非所得,都在抱怨是挂接的错误,手工挂接或许会有错误,自动化的批量挂接是不会有错误的,如果有错误要么是著录元数据时出错了,要么是数字化扫描的过程出错了。需要规范著录、扫描的全过程,做到有人做、有人查、有人管。
以上是档案数字化加工软件厂家专久智能关于“档案数据挂接的要求都有哪些?档案数据挂接的规范要求”的简要概述,如需要了解更多档案数字化建设方案,请浏览专久智能官网文章。